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品 > 正文

天天最资讯丨“全职儿女”火热背后,是当今生活选择的多元化

来源:周到上海 时间:2023-06-22 14:35:09

最近,又有一个“全职儿女”的故事冲上热搜,40岁的儿子从一线城市回老家照顾生病的父母,请了两个月假期再回到单位后,突然感觉在父母身边彼此照顾的生活状态挺好的,于是便萌生了想回家当“全职儿子”的念头。


(资料图片)

如今这个火遍全网的新名词——“全职儿女”,反复进入了大众视野,儿女辞职回家后,由父母每月给发工资,“全职儿女”每天陪买菜、做饭、逛街等等。“全职儿女”们甚至当起了网络博主,每天记录各自的生活,引发不小的关注。

有人说“全职儿女”是“新型啃老”,但专家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身就是当今生活选择的多元化,很多年轻人都是选择当一阵子“全职儿女”,在家这段期间可以调整状态,有的为创业、有的为再就业做更充足的准备。

如果说大学毕业后有“间隙年”,那“全职儿女”更像是中年的“间隙年”,给自己一些更宽裕时间,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重新出发。

“全职儿女”并不等于“啃老”

“裸辞在家后,父母每月给我开4000元工资,而我要做的就是每天陪买菜、做饭、逛街,每个月为家庭安排1-2次旅游,其余时间自主支配。”这是一名“全职儿女”汪小姐的日常生活,“不用上班,也不用无效社交,每天可以有很多时间为未来规划。”

汪小姐的“全职儿女”生活不仅在朋友圈,更是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多人的“羡慕”。那就究竟何为“全职儿女”?这个新型名词又是从何而来?

其实,“全职儿女”最初定义来自豆瓣平台2022年12月创建的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这里汇聚了4031名“打工人”,他们打工的对象是他们的父母或者祖辈。

根据豆瓣小组介绍,“全职儿女”是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主要指年轻人脱产跟随父母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考公考研上岸的一类群体。

对于这样的新型群体,有人认为这是新型的“啃老”方式,对此“全职儿女”们却不这样认为,“啃老”是把家当做不花钱不出力的酒店,而“全职儿女”是为家庭付出劳动。作为“全职儿女”的典型代表,易女士这样分享自己“全职儿女”的经历,30岁离职在家半年,既照顾了老人,还能接送孩子,同时还在这段时间考上了事业编。

从这个角度看,“全职儿女”更像是一种权宜之计,作为人生中的一段过渡期,享受成人世界越来越珍贵的家庭时光,把家当做避风的港湾,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下一段旅程积攒力量。

“全职儿女”现象也需警惕

当“全职儿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后,许多非典型的“全职儿女”也纷纷认领这一身份,在社交媒体上,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全职儿女”展现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感悟。

对此,不少老年人显得相当开明。朱阿婆的女儿也曾在家一段时间,“当时想要找保姆,而女儿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于是干脆回归家庭替代保姆工作。现在女儿又去上班了,我就又找了一个保姆。”

无独有偶,68岁的张女士的独生子今年40岁,原本在上海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六年前,张女士生了一场重病,儿子为了照顾母亲断断续续请了将近两个月的假期。张女士痊愈后,儿子回到单位后突然觉得照顾父母的生活状态挺好的,于是下定决心成为了“全职儿子”。在儿子看来,回到老家,消费和欲望都变低了,以前工作的时候月入两三万都存不下什么钱,现在反而有点积蓄了,当然积蓄主要来源是父母每月给的“工资”。

不少“全职儿女”认为在家的港湾里休息一段时间,既陪伴了父母又养精蓄说,还会拥有更多的时问放慢脚步来反思自己,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届时便会拥有更全面成熟的眼光去就业,找到新的人生目标。

但“全职儿女”终归只是一种戏谑的说法,不可称为一种职业。同时也要警惕家庭成为滋养逃避心理的温床。

一份职业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专门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这需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与“全职妈妈”所受到的争议相同,长久躲在家庭港湾里的人们,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掌握社会生存的技巧,更难成长为一个职业化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豆瓣小组中的定义已经不能完全概括“全职儿女”这一群体,比如许多辞职回家的“全职儿女”并不从父母手中拿固定收入,而是用工作的积蓄给父母买菜做饭,也并不是所有“全职儿女”都在以考研、考公为目标,他们中的许多人暂时没有下一步计划或者计划走向创业。

“全职儿女”是选择多元的表现

“全职儿女”现象并不是青年就业的主流选择,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年轻人面对就业压力和对理想工作环境的需求,也是当代年轻人工作与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今后可能会有更多年轻人在权衡工作、生活与家庭的需要之后,选择做“全职儿女”。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刘行认为,“全职儿女”从某种意义上也在积极地探索其他生活方式,尝试找寻适合自己的兼职或创业机会,或在一边服务家庭的同时积极蓄能,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提升自我价值,寻找下一步就业的突破口;而父母也应该认识到,培养孩子安身立命的能力,远比放任子女习惯躺平要重要得多;政府则应该多聆听年轻人的呼声,出台更为公平有效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机会,给予就业指导,建设专业的人才造血基地,支持年轻人获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如今一系列的“家庭问题”真正从原来的私域问题变为公共议题,因此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来共同解决共性问题。刘行建议,应该对全年龄段人群建立生涯规划和职业教育习题,并科学引导青年人树立理性的就业观念。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家庭支持性法律制度,对家庭文化价值观建设等进行多位一体的推进政策。

“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都是关系附着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标签,而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刘行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全职儿女”同样也应该追求一条更宽广的人生道路。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